质量监控工作简报
2025年第4期
质量管理与评估办公室(督导办) 2025年6月20日
关于2024-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情况通报
各学院、相关部门:
根据学校《教师网上评学实施办法》和《学生评教实施办法》要求,质量管理与评估办公室(简称“质评办”)于本学期第14-15教学周(5月19日—6月3日)通过教学监测评价系统,组织开展全校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工作。现将相关工作情况通报如下:
一、工作概述
(一)参评范围:本次评教评学覆盖全校20个教学单位。教师评学涉及2442门课程,1194个班级;学生评教覆盖723名任课教师(其中自有专任教师655人,校内兼课教师64人,外聘教师4人)。
(二)完成率:教师评学应参评教师831人,实际参评教师404人,教师参评率为48%。学生评教应参评学生17272名,实际参评学生10999名,学生参评率为63.68%,略低于上学期参评率(64.27%)。
二、教师评学情况通报
(一)总体评价结果
教师评学围绕学习目标、知识和能力、学习动机、课堂行为、纪律状况、学习态度、思想品德、应用和实践、社会责任感、创新能力等十大评价基元(含14个评价要素)进行。全校被评班级平均得分8.51分。其中,2023级数学(1)班获评满分10分(全校最高),2024级舞蹈编导(1)班获评2.2分(全校最低)。全校班级得分优秀率21.16%,良好率12.15%,一般率6.59%。
(二)存在的主要问题
评价反映出以下学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:
1.学生课堂参与度低:普遍存在玩手机、走神现象;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,作业存在拖延、抄袭现象;迟到、早退、旷课问题突出。
2.学风建设有待加强:部分学生因复习考研而忽视当前课程学习;部分班级干部未能有效发挥带头作用,班级学风较为散漫。
3.教学资源保障不足:设备存在老化或短缺问题(如实验室器材陈旧、排球课排球数量不足难以保证“人手一球”、教学用电脑运行卡顿、食品实验仪器不足);场地资源紧张(如演艺空间、排练室、模拟实验室等亟需增设,设计类课程缺乏专用教学场地)。
4.课程设计与实践结合不紧密:部分理论课程内容枯燥,学生兴趣不高(如纯理论课程反馈沉闷);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,缺乏真实项目训练机会(如翻译、设计类课程学生建议增加企业合作项目)。
三、学生评教情况通报
(一)总体评价结果
学生评教主要从教学理念、教学实施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与手段、考核与评价、教学效果、教学特色七大指标进行评价。全校被评课程平均得分96.61分。其中,83.7%的课程评分大于90分;99.72%的教师(721人)得分在90分以上,表明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较高。
(二)教师得分排名分布
学生评教得分排名前10%与后10%的教师职称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:
排名区间
|
总人数
|
初级职称
|
中级职称
|
副高职称
|
正高职称
|
未标明职称
|
前10%
|
110人
|
11人
|
40人
|
38人
|
15人
|
6人
|
后10%
|
80人
|
13人
|
27人
|
28人
|
8人
|
4人
|
四、质量改进要求
针对本次评教评学反映出的问题,现提出以下改进要求:
(一)学院层面:
1.各学院须于2025年6月30日前到质评办领取《评教/评学反馈清单》,结合本院实际,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。
2.组织对本学院学生评教得分排名后10%的课程进行教学诊断式听课,深入分析原因,帮助教师改进教学。
(二)教师层面:
1.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,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,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提升课堂吸引力。
2.加强课堂管理,运用有效沟通技巧,建立和谐师生关系,提升课堂驾驭能力。
3.积极探索“项目驱动”“翻转课堂”等教学模式改革。
4.强化过程性考核,明确并提前向学生公布考核标准,确保考核透明、公正。
(三)学生层面:
1.各学院应结合“学风建设月”等活动,切实加强课堂纪律管理,严格考勤制度,提高课堂出勤率。
2.强化学业指导与帮扶,关注学习困难学生。
3.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,明确学习目标,着力培养其学习坚持力与自律性。
本次评教评学结果是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状态的重要反馈。请各学院、相关部门及全体教师高度重视,认真对照检查,深入分析原因,积极落实整改,共同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和学风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。
特此通报。
质量管理与评估办公室、教学督导办公室
2025年6月20日